發布時間:2017-08-22
【人物小檔案】
李志勇,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巖土工程專業博士。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獲得國家專利6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地如琴,路如弦,交通建設主戰場,退縮,不是我的性格,唯有沖鋒陷陣,才能愈戰愈勇!”在工作筆記里,李志勇這樣寫道。作為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科研的領軍人物,李志勇及其帶領的科研團隊以交通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為導向,解決了我國公路建設、管理與營運過程中遇到的許多技術難題。
癡迷山區公路建設的筑路人
1993年,李志勇來到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從事交通科研、檢測、設計等工作。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的他,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但是,李志勇迷上了山區公路建設,這份癡迷保持十七年至今未減。
湖南是一個多山省份,在公路建設中,線路經常穿越高填深挖路段,這給公路建設帶來了極大難度。李志勇瞄準這一領域,苦心研究。他幾乎跑遍了全省山區地區的高速公路以及國道、干線,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山區公路路基邊坡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系統研究”,交通運輸部“山區高速公路斜坡路基變形規律及穩定性研究”等一大批重點科技項目,形成了一整套路基建設、邊坡處置及安全預警技術,多項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有效提升了全國交通運輸建設中公路邊坡技術水平。
技術咨詢服務的帶頭人
在積極開展交通科研的同時,李志勇還急工程之所急,解決交通建設工程的技術難點,創造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臨長高速公路全風化花崗巖路基設計和實體工程建設中,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公路路基動強度設計理論方法,為臨長高速獲得“第五屆詹天佑土木工程獎”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根據我國特別是湖南省各種典型路基填料特點,他對各種土質的路用工程特性、室內外試驗和依托工程開展長期性能研究,提出提高路基耐久性技術指標與控制標準,提高了路基耐久性,延長了公路使用壽命。
交通科研基礎平臺的掌舵人
2000年至2014年,李志勇和團隊不斷探索創新,借鑒省內外重點實驗室的成功經驗,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管理與運行機制。如今,重點實驗室正發展成為全省交通科研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孵化器。
2009年,以科研院為技術牽頭單位的長沙至湘潭高速公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科技示范工程通過交通運輸部批復同意。他以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為支撐,協助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開展了一批關鍵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歷經三年建設,示范工程為建設“低碳、高效、耐久、友好”型現代交通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獲評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李志勇敏銳地看到了行業研發中心加強技術開發、實現成果轉化的行業平臺作用。通過積極申報,科研院所成功獲批交通運輸安全應急信息保障技術及裝備行業研發中心,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的省級交通科研院所之一。
今天,李志勇帶領團隊創新開拓,投身湖南和全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服務于“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發展努力奮斗。(供稿:交通科研院 李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