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設計科技之星】創新情懷繪就科技人生
【人物小檔案】
劉海波,38歲,現任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科技與信息處副處長,在交通設計和科技工作一線奮斗了18年,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逐步成長為交通科技專家。
一份情懷,繪就傳世精品
自參加工作以來,“勇擔中國先鋒,敢做世界首創”的團隊精神就始終深深感召著他,技術創新成為了他一直堅守的信念和情懷。
他作為技術骨干參與設計的湘西矮寨大橋主跨1176m,為當時世界跨度最大山區橋梁工程,也是世界上首座塔梁分離式懸索橋。在研究過程中,他與項目組成員一起通宵達旦,不斷優化方案,改進構造,反復驗算,并經試驗研究驗證,終于為山區橋梁建設提供了一種極具競爭力的新橋型。成果榮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GRAA全球道路成就獎”。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大橋時贊譽:“月亮不只是外國的圓,這就是中國的圓月亮!”。
作為21世紀理想的綠色建筑,鋼結構橋梁在我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發展新機遇。順應時代潮流,他主持設計了湖南省首座波形鋼腹板PC組合箱梁橋——汨羅市李家河大橋,并組織開展了“波形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關鍵技術研究”,編寫了《波形鋼腹板PC組合箱梁橋設計指南》,為設計規范的制定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8年的堅守,終有所報。他先后獲得了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與設計獎10余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并榮獲“2016年度中國公路學會青年科技獎”,入選中國公路學會青年專家委員會,成為年輕有為的青年橋梁專家。
一份擔當,創建交通品牌
“是企業培養了我,是設計院這個平臺成就了今天的我”,他的言語中,充滿了對企業的摯愛深情,同時滲透著一種責任與擔當。作為科技管理工作者,他深刻認識到技術創新是設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品牌樹立是企業發展的生命和靈魂,他更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壓力與責任。
他立足生產,科學規劃,積極做好科技項目申報與管理工作。一方面,他認真回顧和總結“十二五”期間工作的成績和不足,分析當前行業科技創新工作面臨的形勢,結合生產科技攻關需要,組織各處室進行研討,擬定了“大跨徑鋼桁加勁梁懸索橋關鍵技術”“綠色公路建設關鍵技術”“中低速磁浮建造關鍵技術”等院“十三五”重點研發方向。另一方面,他刻苦攻讀了有關項目申報方面的書籍,認真研究國家省市的項目支持政策,立足自身多年的科技工作經驗,及時為科技項目策劃與申報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指導。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劉海波毅然扎根設計與科研管理工作一線近20年,成長為一名年輕有為的科研與管理專家,但他仍懷揣著一份夢想,堅守著一份情懷,開拓創新,力爭繼續為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供稿:交通設計院 許瑞儀)